中國國家博物館恢復開放
2022中國壬寅(虎)年金銀紀念幣發行
天龍山佛首流失百年終歸來
1959年,作冊般甗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此作冊般甗以其銘文著稱于世,是最早的長篇銘文之一。銘文內容反映了商代末年曠日持久的戰爭,與同一時期的甲骨記載和后世文獻相吻合,是十分珍貴的史料。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射壺的腹部正面呈十字形分割,有四個單元的龍紋。一個單元內有雙龍首,龍尾相接,形成一身雙頭龍。
作為文房清供之一,盛放液體墨汁的墨盒在元末明初時出現,盛行于清代。隨著液體墨水的使用,清代嘉慶、道光時期,墨盒開始在文人書房中更為多見。早期的墨盒一般為銅質,后出現銀、玉等多種材質。
年款記錄工藝品制造的朝代及年號,由四字或六字組成,一般見于御制器物的底部。
鑒別器物的優劣,主要看是否完整,是否有裂痕、變形等,以及是不是上乘之作、稀世珍品等,從而評定其藝術水平、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