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瀾鬧革命
遼源盟軍高級戰俘營記事
臺灣愛國先烈翁澤生
“我愛我的女兒,但更愛我的祖國”
民進第一個地方組織:港九分會
1949年9月27日:北平改名為北京
一位青年刷寫大幅標語“保護民族工商(業)”的照片,揭開了解放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關于勞動政策和工商業政策宣傳的往事……
著名愛國民主人士陳叔通一生愛國、追求進步,是中國共產黨的摯友,積極參與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政協的籌建工作。
吳青霞是我國當代著名畫家,她晚年曾多次向家人表達自己想建一座藝術院的愿望。
1912年,夏丏尊到浙江第一師范學堂任國文教員。為了實踐他的“人格教育和愛的教育”主張,他自告奮勇地申請兼任“舍監”一職。
趙忠堯是物理學家,中國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造事業的開拓者,葉企孫是物理學家、教育家。
1919年5月3日當晚,北京13所學校學生召開會議,決定第二天舉行示威游行,外文系學生羅家倫被推舉為學生總代表之一。
本文口述者是蔡廷鍇的長孫,他在香港目睹了祖父在歷史關頭堅定選擇跟隨中國共產黨的過程。
本文作者從1962年調入全國政協機關工作后,曾與溥儀做過一段時間的鄰居,從他回憶敘述的字里行間,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不一樣的、平凡的溥儀。
《人民政協報》試刊一二號,我是親自參與采編的人員之一,清楚地記得當時自己專門收藏了一份,但多年未翻找過。
我的父親叫浦紹林,是云南宜良人,1950年10月,隨中國人民志愿軍第50軍赴朝參戰,“抗美援朝,保家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