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惠企政策發力顯現 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持續恢復
三季度,中小企業發展指數(SMEDI)為89.2,比上季度上升0.2點;反映企業信心狀況的宏觀經濟感受指數為98.9,比上季度上升0.5點。與此同時,三季度綜合經營指數、市場指數和投入指數止跌回升,分別上升0.2、0.3和0.4點……
三季度,隨著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措施集中發力,積極因素持續累積,經濟總體呈恢復向好態勢,中小企業信心有所回升,中小企業發展指數年內再次回升。三季度,中小企業發展指數(SMEDI)為89.2,比上季度上升0.2點;反映企業信心狀況的宏觀經濟感受指數為98.9,比上季度上升0.5點。與此同時,三季度綜合經營指數、市場指數和投入指數止跌回升,分別上升0.2、0.3和0.4點……這是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23年三季度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的最新情況。
相關指數出現積極變化的背后,是一攬子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之下,中小企業生產經營的逐步改善。而隨著一系列穩增長、提信心、防風險的政策組合拳效果的不斷顯現,中小企業的發展信心進一步增強。
指數重回上升區間,中小企業景氣度升高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截至2022年末,全國中小微企業數量已超過5200萬戶,比2018年末增長51%。中小企業快速發展壯大,已成為數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業群體。
作為反映中小企業經濟運行狀況的綜合指數,中小企業發展指數通過對國民經濟八大行業的3000家中小企業進行調查,利用中小企業對本行業運行和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的判斷和預期數據編制而成,是反映中小企業經濟運行狀況的綜合指數。具體來看,當前中小企業運行呈現幾方面特點:
企業發展信心顯著提振。三季度,反映企業信心狀況的宏觀經濟感受指數為98.9,比上季度上升0.5點。從細項看,宏觀感受指數為103.5,比上季度上升0.5點,高于景氣臨界值100;行業運行指數為94.4,比上季度上升0.6點。
市場預期有所好轉。三季度,市場指數為81.0,環比上升0.3點。所調查的8個行業中,5個行業國內訂單指數上升、1個行業持平和4個行業銷量指數上升、1個行業持平。
企業投資意愿有所增強。三季度,投入指數為83.3,比上季度上升0.4點。所調查的8個行業中,5個行業投入指數上升。
勞動力市場供需持平。三季度,勞動力指數為106.2,與上季度持平。其中,需求指數為98.9,比上季度上升0.5點;供應指數為113.6,比上季度下降0.4點。
分析指數上升的主要原因,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馬彬表示,這是政策發揮效力的結果。今年以來,積極財政政策持續發力,通過延續、優化、完善一批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稅費政策,降低企業的稅費負擔;通過實施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降低融資擔保費率;通過開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財政獎補,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1-8月,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超過1.15萬億元,其中近75%惠及民營企業。從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看,成本指數連續兩個季度下降。
貨幣政策精準滴灌小微企業,加大對普惠、科創、綠色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加大金融支持民企發展力度,滿足民企多元化融資需求。數據顯示,我國普惠小微貸款、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同比增速分別連續4年高于20%、連續3年高于25%。從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看,資金指數連續11個季度在景氣臨界值100以上。
“總的來看,三季度我國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回升向好,多數指標邊際改善,積極因素累積增多,社會預期有所好轉,中小企業信心不斷增強?!瘪R彬表示。
北京市東城區政協委員,民建北京市參政議政委委員、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處長宋烜懿也表示,中小企業運行數據持續向好,是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一系列精準政策發揮了積極作用。除了在減稅降費方面的較大力度以外,特別是對優質中小企業加大了支持培育力度,如2022年工信部出臺《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后,各地紛紛開展優質中小企業培育工作,通過建立培育庫、設立專項資金、完善服務體系等系列工作,形成“普惠政策+重點培育”相結合的培育體系。同時,針對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工信部牽頭,各地積極開展“數字化轉型賦能中小企業”“質量標準品牌賦值中小企業”“科技成果轉化賦智中小企業”“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等活動,幫助中小企業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開展產學研合作提升研發能力和科技創新水平,融入大企業產業鏈供應鏈,這些都有力地推動了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提振了中小企業信心。
“近期的調研顯示,企業均認為困難是暫時的,對發展前景充滿信心,都在想辦法努力克服困難,表示一方面要努力開拓新的市場,另一方面要加強新產品研發,提高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競爭力。此外,在訂單量出現下降,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的情況下,更應該苦練內功,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彼螣@懿說。
持續恢復總體向好 仍需持續改善加大力度
總的來看,三季度我國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回升向好,多數指標邊際改善,積極因素累積增多,社會預期有所好轉,而中小企業運行與整體經濟景氣情況密切相關。近期隨著一系列穩增長政策出臺顯效,宏觀經濟企穩回升趨勢較為明顯,尤其是服務業供需兩旺的特征較為突出,成為帶動經濟持續恢復的重要支撐??梢钥吹?,工業、交通運輸郵政倉儲業、住宿餐飲業等行業中小企業的景氣度正在回升,中小企業整體的發展信心和預期有所增強。但同時也要看到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不強,持續回升的基礎仍不穩固。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面臨新的困難挑戰,主要是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國內市場有效需求不足,一些企業經營困難,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特別是小微企業困難仍較突出,市場競爭激烈、企業成本上升、效益下滑、資金緊張、應收賬款拖欠等困難仍在持續。三季度末,我協會對3000家中小微企業調查顯示,32.8%的企業反映市場需求不足,21.50%的企業反映現金流緊張,17.7%的企業反映用工成本高,16.6%的企業反映融資難。從近年來的調查發現,中小企業的困難集中在上述幾個方面?!瘪R彬表示。
針對中小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遇到的困難,馬彬呼吁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切實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破除制約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制度障礙。堅決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抓緊解決政府拖欠企業賬款問題,解開企業之間相互拖欠的“連環套”,突出實質性清償,著力構建長效機制。充分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進一步完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落地落細。健全與民營中小企業的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解決民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止跌回升還需持續向好。為此,中國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梁婧建議,應加大力度進一步助力中小企業發展,可通過穩就業、推動居民收入增長提升消費能力,通過需求的持續恢復帶動中小企業經營改善,同時持續化風險、穩預期,需要關注國際經濟金融市場變化,及時為中小企業做好相關風險提示,并持續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保持支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優化營商環境,通過政府采購、減稅降費等支持中小企業轉型發展,引導企業提升競爭力。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10月20日 第 05 版)
編輯: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