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熱點背后 政協歷史 奇聞軼事 軍事歷史 口述歷史

首頁>春秋>聚焦

“我愛我的女兒,但更愛我的祖國”

——《各民主黨派聯合宣言》形成前后

2023年10月19日 10:43  |  作者:趙薔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戰場,25日,拉開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1950年11月4日,《各民主黨派聯合宣言》隆重發布,宣言如同抗美援朝運動的緊急動員令,在其感召下,全國各地迅速燃起空前高漲的愛國熱情,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強有力地鼓舞了士氣、支援了前線。那么,這份《各民主黨派聯合宣言》是怎么形成的呢?

微信截圖_20231019104201

▲ 各民主黨派聯合宣言(人民日報)。

共識:救鄰即是自救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9月,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在仁川登陸,不顧中國人民警告,肆無忌憚地越過“三八線”,把戰火燒到鴨綠江邊。雖然當時中國正面臨著新生的人民政權尚未完全穩固、經濟尚未恢復和物資匱乏、財政困難等嚴峻形勢,但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中共中央多次召開會議,經過反復權衡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艱難決策。中國民主黨派以高度的愛國熱忱,積極投身到抗美援朝這一愛國運動中,堅決支持抵抗美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美兩國國力對比過于懸殊,美國是當時世界上經濟實力最雄厚、軍事力量最強大的國家,擁有以原子彈為代表的尖端武器,而新中國還處于百廢待興的狀況。因此,當時國內和國際輿論及不少中國民眾,對出兵朝鮮跟美國開戰很不理解,認為中國打不過美國,對抗美援朝運動沒有信心,甚至悲觀失望。

中共中央對此高度重視,多次在黨內研究討論、征求意見,決定在全國開展時事宣傳,統一認識,堅定必勝信心。1950年10月24日,由毛澤東親自修改、周恩來簽發的《中央關于在全國進行時事宣傳的指示》明確提出“美軍擴大侵朝并直接侵略臺灣,嚴重威脅我國安全,我國不能置之不理”,要求“為了使全體人民正確地認識當前形勢,確立勝利信心,消滅恐美心理,各地應即展開關于目前時事的宣傳運動”“在中央未有新的指示前,在報紙上應多發表反對美國擴大戰爭侵略朝鮮、臺灣(地區),反對親美恐美以及加強國防和治安的評論、消息和信件?!辈娬{“對于有代表性的黨外人士和民族資產階級中的愛國分子,應在事先與他們談通,使他們在社會輿論上起積極作用”。同日,毛澤東在北京主持召開全國政協第一屆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專題討論抗美援朝問題。周恩來在會上作了題為《抗美援朝,保衛和平》的報告,報告指出:“朝鮮問題是一個國際問題,只有朝鮮勝利了,和平陣營才不會被打開一個缺口。中朝是唇齒之邦,唇亡則齒寒。它侵略朝鮮,我們出兵去管,從我國安全來看,從和平陣營的安全來看,我們是有理的,它是無理的”。經過討論,參加會議的常務委員及各民主黨派和人民團體負責人、無黨派民主人士一致贊同組織中國人民志愿部隊援助朝鮮,反對美帝侵略。

后來,據李維漢回憶:“民族資產階級、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也表現了愛國的熱忱,擁護周恩來同志代表我國政府表示的不能‘置之不理’的聲明,一部分人并且主張以武力抵抗美帝國主義的侵略。但是另一方面,他們中不少人也暴露了崇美、恐美、親美的思想,極少數人則主張‘隔岸觀火’,主張在忍耐退讓中求生存?!薄爸醒霙Q定后,又同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少數代表人物進行協商座談,征求他們的意見。主要由恩來同志和我出面分別約他們座談三次。他們也都是同意出兵援朝的,有的一開始座談就很堅決,主張出兵。個別人有點疑慮,經過座談,很快取得了一致?!?/p>

3

▲ 1951年4月11日,中國致公黨簽訂的《愛國公約》紅錦旗。(圖片由致公黨中央提供)

共鳴:聯合宣言表明立場

1950年11月2日,全國政協召開第十一次雙周座談會,張聞天介紹了朝鮮半島的局勢,并向參會者征求意見,如何向人民群眾宣傳解釋,幫助大家對援助朝鮮問題達成共識。會上,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外交組組長羅隆基提出,各民主黨派應發表聯合宣言,一方面表明各民主黨派共同的立場,都同意支援朝鮮;另一方面拿出具體的意見提供給全國人民,讓大家明確知道該如何援助朝鮮。羅隆基的發言得到了與會人員的支持,會議決定起草一份《各民主黨派聯合宣言》,以表明立場,號召各方。大家公推由羅隆基執筆起草《各民主黨派聯合宣言》。

同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開展抗美援朝運動的指示》,指出:各黨派即將發表宣言“表示支持全國人民以志愿方法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要求,此宣言發表后,各地報紙及各人民團體與社會人士應發表評論宣言談話加以擁護”,“望召集黨內外各報代表,告以有計劃地發表讀者(來信)表示(擁護)這種主張的來信”,在發表“除主張以志愿行動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者外,還應同時發表若干一般性的表示努力工作,反對美國侵略,檢討崇美恐美心理,同情朝鮮人民,為被美空軍殺死的同胞復仇等信件”。

《各民主黨派聯合宣言》起草稿呈送給毛澤東后,11月4日上午9時,毛澤東就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各民主黨派聯合宣言的修改問題致信胡喬木:“此件請喬木即印清樣七份,印好后以四份分送毛周劉朱,以三份交徐冰,請徐冰于今日下午再找李濟深、黃炎培、羅隆基三人一閱,取得同意,于今日下午七時以前退回我?!?1月5日,這份宣言經毛澤東兩次審閱定稿,在《人民日報》一版以大號字標題通欄刊登《各民主黨派聯合宣言——誓以全力擁護全國人民的正義要求,擁護全國人民在志愿基礎上為著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神圣任務而奮斗》。

《各民主黨派聯合宣言》措辭嚴謹,大義凜然,揭露了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者侵略朝鮮、威脅中國安全的侵略行徑,充分表達了全中國人民決心贏得戰爭、保家衛國的堅定信念。

宣言指出,美帝國主義在1950年6月發動的侵朝戰爭,其陰謀不止于摧毀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還要侵略中國,統治亞洲,征服全世界。歷史的事實早已告訴我們,朝鮮的存亡與中國的安危是密切關聯的。唇亡則齒寒,戶破則堂危。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的抗美戰爭不只是道義上的責任,而且和我國全體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關聯著,是為自衛的必要性所決定的。救鄰即是自救,保衛祖國必須支援朝鮮人民。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中國人民酷愛和平,主張朝鮮問題應當以和平方式來解決,帝國主義的侵略軍應當從朝鮮撤回去。然而,美帝國主義不愿意停止侵略戰爭,反而向“三八”線以北,向中國的邊境鴨綠江、圖們江瘋狂地推進侵略戰爭,這樣就迫使我們認識了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世界上愛好和平的人民如果想要得到和平,就必須用積極行動來抵抗暴行,制止侵略。只有抵抗,才有可能使帝國主義者獲得教訓,才有可能按照人民的意志公正地解決朝鮮及其他地區的獨立和解放的問題。

宣言表示,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誓以全力擁護全國人民的正義要求,擁護全國人民在志愿的基礎上為著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神圣任務而奮斗。

4

▲ 1953年10月,以賀龍(前排左三)為團長、朱學范(民革,后排左一)為副團長的第三屆赴朝慰問團訪問朝鮮。圖為慰問團成員與金日成(前排左四)合影。(圖片來源:翻拍《萬水朝東》照片)

5

▲ 抗美援朝志愿醫療手術大隊出發前留影。前排左起第五人為朱焱,第六人為李天助,第七人為黃德贍,第八人為陳禮節;后排左起第二人為周朗生。他們均為浙江民進會員。 (圖片來源:《重溫會史!民進參加抗美援朝運動的那些往事》)

同頻:抗美援朝運動掀起高潮

宣言發表后,很快便在全國范圍內掀起抗美援朝運動的高潮,全國各族人民隨即以實際行動投入到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中,形成戰勝強敵的磅礴力量。

《英雄兒女》影片中王文清的原型——時任志愿軍20軍89師政委王直收到軍委秘密調令后率部北上,在錦州車站通過報紙看到《各民主黨派聯合宣言》,他敏銳地認識到宣言中“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就是戰爭動員令。王直立即在火車上召開師黨委會議,組織部隊認真學習宣言,“消除恐美病,打好出國第一仗”成為全師政治工作中心。

各民主黨派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宣傳教育活動,民盟總部先后編印發行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在愛國主義旗幟下團結前進》《朝鮮歸來》等時事宣傳講話小冊子及內部印發的《抗美援朝宣傳提綱》《時事資料摘要》等宣傳材料,多次組織盟內外群眾座談,參加講座、報告會、控訴會或示威游行。

民主建國會總會發出了《關于“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的宣教要點(第一號)》,號召民主建國會各級組織“把所有的進步分子都動員起來集體討論、分頭工作,組織各種各樣的座談會和演講會,把現在落后的人們逐漸提高,提高到自己一樣的政治水平?!?/p>

中國致公黨將《各民主黨派聯合宣言》及其他抗美援朝資料,寄給海外華僑團體,幫助他們認識美帝,并了解中朝人民這種神圣的國際主義和愛國主義的具體表現??姑涝瘧馉幈l、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后,一些海外華僑紛紛給美洲致公黨元老、歸國僑領司徒美堂寫信,提出中國為什么要抗美援朝等問題。司徒美堂除個別作答外,還撰寫了一封致美洲華僑的公開信,發表在《光明日報》上,揭露了美國對朝鮮、中國臺灣的侵略嚴重威脅新中國的安全;闡釋了志愿軍出國抗擊美軍侵略對于保家衛國、維護世界和平的重大意義,條分縷析,解釋清晰,解答了海外華僑的疑問。

民主黨派及其成員積極響應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的號召,持續開展一系列活動:發起、簽訂愛國公約,開展生產競賽、擁軍優屬活動,積極募集救濟品、慰勞品,組織赴朝慰問團,開展武器捐獻運動;協助中國紅十字總會組織赴朝醫療隊;反對美國對日媾和,進行朝鮮停戰談判教育;揭露美國細菌戰罪行等,為奪取抗美援朝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51年6月1日,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發出了捐獻武器運動的號召,為方便認捐,通知還對各項武器的折價作了具體規定(以舊人民幣計算,舊幣1萬元折合新幣1元):一架戰斗機折合人民幣15億元,一輛坦克折合人民幣20億元,一門大炮折合人民幣9億元。僅從捐款捐物來看,至1952年5月,民革黨員捐獻現金13億余元,所聯系群眾捐資達5億元,民革中央主席李濟深賣掉其香港一處房產并捐全部款項,龍云夫婦捐出昆明兩處房產;到1952年底,民盟僅國內盟員的捐獻總額就達到34億元,尚不含許多盟員捐獻的金銀首飾、房產等實物,民盟中央主席張瀾將其工資留小部分作為家用外,其余的傾囊捐了兩千萬元,夫人劉慧徵也捐獻了保存幾十年的一只金手鐲;民建會員與各地工商業界積極行動起來,共捐獻179架飛機,現金29億元;到1951年10月,農工黨捐獻飛機1架,全黨共捐2億多元和金銀首飾、手表等一批實物,其中,黃琪翔捐出準備在桂林養老的兩座花園洋房;僅1951年(當年全國致公黨黨員人數不足400人),致公黨華南總支部黨員共捐款2.72億元,此外,華南總支部的同志從1951年3月起長期捐獻月薪5%—10%,直到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議簽訂后,才停止此項捐款;九三學社積極參與捐獻活動,僅九三學社復旦大學支社社員就捐款5億元,北京市九三學社社員秦鳳翔捐獻了價值8億的無錫市一處房產;臺盟總部主席謝雪紅帶頭捐獻300萬元,上海盟員和臺胞捐獻金額達6.29億元,此外,還有拍賣私家車捐款的李偉光,有義務應診、半價收費,并將款項全部捐出的醫生和積極參加縫紉組、趕制用于捐獻的蚊帳的女盟員。

各民主黨派積極動員各自成員、子女和親屬踴躍參軍參戰:民建的胡厥文、胡子昂、吳蘊初等親送子女上前線。吳蘊初說:“我愛我的女兒,但更愛我的祖國”;時任衛生部醫政局局長的黃鼎臣(致公黨)親自組織并率領醫療隊開赴朝鮮戰場救護傷病員;作為“美帝國主義細菌戰罪行調查團”組成人員,1952年3月,陳其瑗(副團長、民革)、楊美真(民建)、周建人(民進)、彭澤民(農工黨)、方亮(九三學社)、孫承佩(九三學社)、謝知母(臺盟)等民主黨派專家赴朝鮮和中國東北地區進行美帝細菌戰罪行的調查和取證工作;九三學社僅北京就有30多位社員的子女參軍參干;臺盟盟員林東海、黃幸、蔡管仲、魏正明、丁光輝、王宏、陳昆侖、林漢漳、斐裴、榮才、陳合來等有的參加志愿軍赴朝作戰,有的參加朝鮮運輸隊與志愿軍醫療隊,其中丁光輝、蔡管仲、魏正明榮立中國人民志愿軍三等功,林東海、王宏榮立四等功。

抗美援朝期間,中國人民先后組織了三批慰問團赴前線慰問。慰問團成員由全國各民族、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革命烈士家屬、軍人家屬的代表,各條戰線著名的勞動模范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斗英雄及各界知名人士、文藝工作者組成。每一屆慰問團除總團以外,又包含各地的數個分團。第一屆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于1951年4月初赴朝,5月29日回到北京,設八個分團,共575人;第二屆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于1952年9月18日赴朝,12月5日回到北京,設九個分團、共1097人;第三屆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于1953年10月4日赴朝,12月18日回到北京,設八個大總分團,共5448人。其中,蔡廷鍇(民革)、章伯鈞(民盟、農工黨)、胡厥文(民建)、雷潔瓊(民進)、黃鼎臣(致公黨)、葉丁易(九三學社)、周明(臺盟)等民主黨派代表先后參加慰問團赴朝鮮前線。

1951年和1952年的兩次慰問都是在戰火紛飛中進行的,慰問團的團員們冒著生命危險來到前線為戰士們奉上精彩演出,并親手把攜帶的由全國人民獻贈的錦旗、慰問金、慰問品及慰問信送到志愿軍將士和朝鮮軍民手中,各種慰問活動鼓舞了前方將士浴血殲敵的斗志和士氣。歸國以后,他們向各界人士報告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英雄業績,激發國內人民對帝國主義的義憤和以實際行動搞好生產、支援抗美援朝運動的極大熱情。

對于《各民主黨派聯合宣言》在抗美援朝運動中作出的重大貢獻,1951年3月26日,鄧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次統一戰線工作會議上的報告中指出:“我們的勝利,一方面是靠槍桿子打出來的,另一方面也和統戰工作分不開??姑涝_始的時候,有些人,包括一些民主人士、工商界和知識界人士,有疑慮。后來由于加強了工作,各界都贊成、擁護,各民主黨派發表聯合宣言,資產階級也出來游行,這樣就長了自己的志氣,滅了敵人的威風。我們有的同志不了解各民主黨派聯合宣言的意義,以為照例是官樣文章,但是各階層的人民很重視。這個宣言表明了抗美援朝是舉國一致的。如果不要統一戰線,內部不團結,能夠抗美援朝嗎?在歷史上,統一戰線是決定革命勝利的三大因素之一。沒有統一戰線工作,任何一件事情都是辦不好的?!?/p>

(本文作者系致公黨中央黨史研究與黨務工作委員會委員、致公黨貴州省委調研處處長、一級調研員) 

編輯:王慧文

91麻豆精品福利在线观看,91麻豆精品国产,91麻豆精品国产片在线观看,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