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資訊
《世界能源藍皮書: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23)》指出——
能源改革需充分考慮國情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世界能源藍皮書: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23)》(以下簡稱藍皮書)指出,我國現已進入能源戰略轉型的關鍵期,經濟效益、能源安全和環境保護是驅動能源多元化發展的三大基石,能源高質量發展是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先決條件,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是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能源改革需充分考慮國情,我國是煤炭消費和生產大國,可再生能源在中國整體能源結構中的比例仍然很低,而且普遍存在供能穩定性較差、生產成本相對較高以及關鍵技術仍需攻堅等問題,短期內難以滿足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要求。因此,當前應立足我國基本國情和所處發展階段,在保障能源安全供應的前提下推進能源清潔低碳轉型。
藍皮書指出,立足基本國情,穩妥處理近中期與中遠期、戰略方向與現實基礎的關系。一是加強煤炭清潔高效低碳利用,切實發揮煤炭的兜底保障作用,確保能源發展主動權。將目前依靠需求拉動的“被動式”創新逐步轉向由技術積累/需求拉動雙重推動、主/被動相結合的創新模式;二是提升煤炭行業的集約化、高效化、智能化發展水平,科學保護煤炭資源,全面提升煤炭加工利用的集中度和清潔性。
藍皮書指出,推動可再生能源成為未來能源供應增量的主體。在可再生能源技術不斷創新、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的過程中,應充分考量技術與經濟的平衡,全面反映能源系統的經濟性。若過早對尚未成熟的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技術進行產業化,將降低投資利用效率,不利于能源發展全局??茖W合理制定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專項規劃,科學統籌并有序推進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培育“風光水電+氫儲能”一體化應用新模式,構建電源側儲能、電網儲能、需求側響應協調發展機制,開展跨季節熱儲能技術與工程示范。同時完善可再生能源補貼退坡制度設計,提升可再生能源補貼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藍皮書指出,打造新型儲能成為未來電力系統的“壓艙石”,在“雙碳”目標的具體指引下和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過程中,未來我國電力系統中風光等新能源裝機的占比將不斷提高,并且會逐漸挑起電力供應的“大梁”。從應用看,儲能裝置可實現在時間維度上“搬運”電能,宛如一個超大號的“充電寶”,在風光等新能源大發時或者用電低谷時及時充電,在風光等新能源出力小或者用電高峰時快速放電,能有效平衡發電和用電“時間差”,還能配合常規火電等參與電力系統調峰調頻。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10月19日 第 05 版)
編輯: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