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資訊
如何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陜西省政協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建言獻策
“近年來,我國人口發展出現了一些顯著變化,既面臨人口眾多的壓力,又面臨人口結構轉變帶來的挑戰,生育水平持續走低,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區域不平衡現象日益明顯。鑒于以上趨勢,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迫在眉睫?!比涨?,在陜西省政協召開的“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專家協商會上,省政協委員、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張玉蓮發出這樣的感嘆。
如何協調各方面力量、整合各方面政策,搭建完善有效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座談會上,與會委員和專家在優化生育休假保障制度,完善生育保險制度,完善托育體系,促進女性公平就業和職業發展等方面形成了諸多共識。
醫療配套并非主因
為開好這次座談會,省政協醫藥衛生體育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專家與民盟陜西省委會、農工黨陜西省委會組成聯合調研組,赴寶雞、漢中進行了細致深入的調研。結合前期調研了解到的情況,省政協醫衛體委主任劉勤社介紹說,“陜西省對人口發展工作高度重視,省委、省政府于2021年11月出臺了《陜西省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實施方案》,從扎實穩妥落實三孩政策、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完善生育配套支持政策、加強政策銜接等方面做出頂層設計。此后,各相關部門研究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措施,目前全省已初步建立起重點突出、層次分明、覆蓋面廣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p>
“但就在各種支持政策不斷出臺、各類服務措施接連跟進的情況下,近年來我省人口生育率仍不樂觀。2020年至2022年,呈連續下降趨勢?!眲⑶谏缫会樢娧刂赋?,“這表明,當下影響生育率的關鍵因素不在醫療保健方面?!?/p>
“醫療保健只能為已經有生育意愿或已經處于孕產期、嬰幼兒照料期的群體服務,對于解決不想生、不敢生的意愿問題作用甚微?!闭{研組認為,婚姻生育觀念改變、子女照料精力和時間不足、養育教育經濟壓力大、女性職業發展憂慮才是影響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
支持生育,政策先行
生育政策既關乎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又高度體現國家人口發展戰略。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優化人口發展戰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
目前,生育支持政策分散在多個職能部門,部門間缺乏協同性,難以形成生育支持的有效合力。各部門制定的生育支持政策互不相連,各自為政,有明顯的碎片化特征。農工黨陜西省委會秘書長蔣進表示,應該進一步強化衛生健康部門在生育支持和家庭發展政策提出、執行的整合職能,整合分散在教育、民政、財稅、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會、婦聯等部門的相關職能,統籌解決現行政策碎片化造成的政策不匹配、不銜接、執行難等問題。
對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民盟陜西省委會社會委員會主任、西安郵電大學現代郵政學院院長謝逢潔認為,首先要通過政策支持來夯實生育經濟基礎。建議國家加大二孩、三孩家庭就業支持政策,以稅收減免政策鼓勵企業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這類家庭求職者,并加大財政補助力度。對生育三孩的職工,在適當進一步延長產假與陪護假基礎上,給予一次性生育補助,并爭取逐步將一次性補助變為長期累積動態補助。
“我們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積極推進優化生育方面的地方立法?!笔≌f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省中醫藥研究院針灸研究所副所長黃麗萍呼吁,抓緊出臺《陜西省人口發展條例》,內容包括大幅增加生育孩子的補貼,對孩子和孕產婦實行醫療費用全免,減免有薪金收入的生育夫婦的個人所得稅,給予生育夫婦社保金補貼等?!皩⒐膭顑灮咦兂煞蓷l文,這樣全社會更容易達成優化生育的共識,使各項激勵政策有法可依、有效落地,更好地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p>
提升服務守護“好孕”
“隨著不孕不育患者逐年增多,輔助生殖技術需求飆升。各醫療機構要進一步開發輔助生殖技術,提升輔助生殖服務水平,全力守護生殖‘好孕’?!睆堄裆徧岢?,應探索構建“促懷孕、保健康、優服務、早康復”一體化孕產婦服務模式,為廣大孕產婦提供全生命周期、鏈條式便捷優質的醫療保健服務,提高優生優育水平。
“想生而不能”的不孕不育群體大量存在是人口發展戰略實施中的突出問題,目前輔助生殖費用較高,后續投入較大,這些均會進一步加大生育成本,影響群眾生育意愿。對此,謝逢潔也表示認同。她建議,增加專項財政撥款,鼓勵醫學院持續培養更多高精尖的輔助生殖技術人才;加大上下級醫院的醫聯體建設力度,鼓勵省級、市級醫院在輔助生殖人才培養與技術指導方面,給予縣級、區級、村級技術人員大力支持。建立并不斷完善輔助生殖技術支持政策體系,建立普惠式不孕不育輔助生殖技術服務體系,對有輔助生殖技術需求的困難家庭給予技術支持,并實行免費或低費政策。
省政協委員、省醫療保障局副局長史文君補充道,應該完善生育醫療費用報銷政策,將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即規范管理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以服務產出為導向、資源消耗為基礎的原則,合理確定項目價格。在綜合考慮安全性、有效性和經濟性的基礎上,將臨床必需、技術成熟、安全有效、費用適宜的輔助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根據輔助生殖項目立項管理變化情況,及時調整納入支付的項目,實現立項與支付無縫銜接。
減輕負擔后顧無憂
座談會上,大家一致認同,收入不足、生育養育成本過大是抑制生育率的重要因素。目前生育養育孩子的費用支出包括孕前營養支持、分娩、孕后護理等費用,從幼兒園到高等教育的教育支出,與婚嫁相關的新房購置支出等,這些領域的潛在龐大支出讓群眾對于二胎三胎生育望而卻步。
“調查顯示,嬰幼兒無人照料是阻礙生育的首要因素,因此,大力發展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是降低養育成本,優化人口發展戰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的重要舉措?!笔≌f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步長制藥商務總監梁虎建議,把嬰幼兒照護服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明確托育服務的公共服務屬性;建立公共空間和設施資源處置與轉化機制,協調各類場所主體,為普惠性托育機構免費提供服務場所或發放租金補貼;對達到資質要求的托育服務機構提供場地、用地保障、租金減免、稅收減免、運營補貼等優惠政策,降低辦園成本,進而減輕家庭養育負擔;在農村地區重點發展普惠性托育服務,將進城務工和城鎮中低收入家庭納入公益性托育服務保障范圍;探索實施父母帶薪育兒假、育兒補助金等家庭照護支持政策。
省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雷曉康則呼吁,建立面向所有育兒家庭的兒童津貼制度,分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建立0-3歲兒童津貼制度;第二階段,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可擇期適度擴充兒童津貼制度的覆蓋范圍,建立覆蓋全體未成年人的津貼制度,即0-18歲未成年人津貼制度。另外,對于由父母指定撫養者以及收養了符合條件的兒童福利院等兒童福利機構,經過民政部門審批考察后,也應得到相應的補貼。
農工黨陜西省委會經濟委員會主任、西北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李曉寧進一步建議,通過促進教育改革來提高生育水平。內容包括,延伸學前教育服務鏈條,鼓勵發展托幼一體化服務。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范疇,提高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把兒童3-6歲的幼兒園三年教育期納入義務教育的范疇,將九年義務教育延長至十二年。促進教育資源均衡化配置,鞏固教育改革成果成效,優化城鄉中小學校布局,建立健全適應學齡人口變化的學校布局調整,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發展。強化學校教育的主體地位,完善學校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將學校課后服務、學生參加課外培訓的頻次和費用等情況納入教育督導工作內容。
“人口工作的根本目標是實現人自身的全面發展,不僅要數量均衡,更要質量提升?!背鱿剷年兾魇≌f副主席高嶺表示,要堅持動態均衡,正確處理當前與長遠、總量與結構、人口與資源環境的關系,努力實現人口規模適度、素質較高、結構優化、分布合理的均衡發展狀態。同時,要堅持以人為本,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滿足群眾多元化的生育需求,切實解決群眾后顧之憂,釋放生育潛能,從而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