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兩岸>資訊
“兩岸文物名師對話”活動在京啟動
人民政協網北京9月4日電 (記者 修菁)“兩岸文物名師對話”活動4日在京啟動。本次活動以“讓文物發聲,述文化同源”主題,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北京海峽兩岸民間交流促進會指導,北京市文物局、旺旺集團、北京廣播電視臺主辦,首都博物館支持。
來自兩岸文物保護、文物修復和工藝制作等領域的嘉賓和名師,共同啟動“兩岸文物名師對話”活動。
據了解,作為“兩岸文化名師對話”系列活動的第三個系列活動,本次活動打破前兩屆兩岸線上聯線的形式,首次邀請兩岸文物名師相聚北京,面對面圍繞保護傳承中華優秀文物遺產、培育大國工匠目標任務及文物名師的技藝傳承等內容進行暢談。對話嘉賓包括兩岸在文物保護、文物修復和工藝制作等方面的多位頗具影響力的文物名師,包括中國首批“大國工匠”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織繡領域研究第一人王亞蓉及弟子傅萌,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呂舟,故宮鐘表修復專家、因央視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而走紅的“故宮男神”王津及其弟子——故宮鐘表修復師亓昊楠,保利集團顧問、中國文化藝術品鑒定委員會委員易蘇昊,以及來自臺灣地區的臺灣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院院長何兆華,臺灣文化大學建筑系副教授、古跡修護研究者李乾朗,臺灣書法家、臺灣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創始人何國慶,中華文物學會理事周海圣。
活動現場,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原院長馮明珠回憶了兩岸多次文物合作交流,從《雍正大展》到兩岸《富春山居圖》合璧,再到《乾隆展》、兩岸共慶故宮90周年等活動,都是兩岸文物交流的高光時刻。兩岸文物同根同源,飽含中華文明深厚的歷史底蘊,鐫刻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緊密相連、相輔相成,是中華民族的共同財富。
在“兩岸文物名師對話”活動中,兩岸故宮博物院老掌門人——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原院長馮明珠久違同框。
中國首批“大國工匠”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織繡領域研究第一人王亞蓉王分享了第一代紡織考古人篳路藍縷、不懈努力,發掘、保護、傳承中華服飾文化的奮斗歷程。
故宮鐘表修復專家王津和弟子亓昊楠將故宮的鐘表帶到活動現場。王津先生最近正在修一對鐘表,70年前他的師爺修了其中一只,根據師爺留下來的歷史資料,他正在修復另一只;故宮修復鐘表已經傳到了第五代,傳承下來的自制鐘表修復工具已經有了幾百年的歷史,也成為了“文物”。 臺灣文化大學建筑系副教授、古跡修護研究者李乾朗,用20多年的時間,走遍了大半個中國,繪畫出51座古建筑。繪畫凝聚歷史,力量穿透時間、關照現實、直抵人心。
活動中,兩岸文物名師就“穿越時空 久別重逢”“妙手匠心 定格永恒”“血脈相連 共赴未來” 三個單元展開對話,共敘兩岸文物交流的難忘往事,共謀弘揚兩岸文物攜手發展大計,共話“兩岸一家親”的同胞親情,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