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資訊
可歌可泣“文忠祠”
在李獻可故居原址所建的文忠祠
在廈門市翔安區新店鎮浦園村,有一座傳統閩南民居,這是后人為紀念忠諫名臣李獻可而在其故居原址修建的“文忠祠”。
李獻可(1541年-1602年),字堯俞,別號見齊,后改號松汀。翔風里浦園(今廈門市翔安區新店鎮)人。是明萬歷癸未年(1583年)進士,授任湖、廣武昌府推官。李獻可任職后出巡山東賑務,曾主持山西鄉試,擢升禮科都給事中后,主要經手朝廷奏章。
李獻可為官忠正清廉、敢于直諫,有諫臣風范。據《明史》記載,明萬歷二十年(1592年)正月,李獻可聯合六科諸臣上疏奏本《上皇太子出閣講學疏》:“元子年十有一矣,豫教之典當及首春舉行?!蓖ㄆ啾疽馑技凑埱笕f歷皇帝為宗社大計考慮,早日批準皇長子出閣讀書,實則有督促萬歷皇帝“冊立”太子之意,被萬歷皇帝視為忤旨,御批降級罰薪調到外地任用。
時任朝廷首輔、大學士王家屏退還萬歷皇帝“處罰”李獻可的御批,萬歷皇帝不悅,遂“放了王家屏的假”。隨后,禮部給事中鐘羽正上疏支持李獻可:“獻可之疏,臣實贊成之,請與同謫?!崩艨平o事中舒弘緒也上疏:“言官可罪豫教必不可不行?!睉舨拷o事中孟養浩上疏支持李獻可、鐘羽正等人,連內閣大學士趙志皋也上疏直言……一時之間,多位官員因力挺李獻可而被萬歷皇帝責罰。據統計,因這一事件,萬歷皇帝共降職、罷免、發配掉了12位當朝官員。
李獻可被削職回鄉后,于萬歷三十年(1602年)去世,終年61歲。崇禎皇帝登基后,李獻可得到平反,并贈嘉義大夫光祿寺卿(正三品銜),謚文忠,欽賜“忠諫流芳”匾額。
李獻可一生中有不少感人的故事流芳于鄉里間,其倡導家庭和睦、鄰里團結互助,遇到鄉里族人因瑣事吵架鬧糾紛時,便挺身而出給予規勸,直到言和為止。
據說,當年被革職回鄉后,李獻可得知金門古寧頭的李氏宗親不會養牡蠣,便親自渡海到金門向宗親傳授豎蚵石養牡蠣技術,在他的幫助下,古寧頭的宗親大力發展海水養殖業,提高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本報記者 照寧
編輯:陳姝延